Unusual Journey

探訪國家:印度 (Mumbai)


分享工具 These icons link to social bookmarking sites where readers can share and discover new web pages.
  • Facebook
  • Google
  • Live
  • del.icio.us
  • TwitThis
更多...
RTHK Logo

我寫我在

追悼會

July 23, 2010

來孟買居住一年多,沒有想到還未有機會參加本地人的婚禮,就要參加本地人的追悼會。我並不認識離世的這位先生,不過遺孀是幫我們找房子的經紀,算不上是朋友,也是曾經幫過我們的人。在這邊,無論是婚禮或追掉會,只要是跟家族有點關係,即使你與主人公素未謀面,不論是直接或間接的生意伙伴或朋友,都會接到邀請。這次的追掉會,除了我們夫婦,外子公司的幾位同事也接到邀請,於是大伙人相約一同出席。

這是一個追悼會,不是葬禮,靈堂設在商業區內的一個禮堂,相信是要方便生意伙伴到場弔唁。禮堂正中放置了去世者的相片,四週用白色的鮮花簡單裝飾,全體家屬成員十幾人,男左女右一字排開坐在相片兩邊,遺孀就坐在相片的旁邊,而其餘地方就放滿了為來賓而設的坐椅。禮堂內不斷播放宗教音樂,來賓到場,或先合手向死者致意,或直接走向坐席,靜靜地坐著,有些神情哀傷,有些則目無表情。全體家屬和絕大部分來賓都穿純白色的衣服,而到場的幾位外國人(包括我自己)則穿黑色或深色衣服。坐在會場期間,我的第一個想法就是要買一套純白色的Salwar Kamez,純白色不但好看,而且在印度出席宗教場合還會大派用場。

在香港到殯儀館弔唁,通常都會跟家屬寒暄幾句,又或是要簽弔唁之類。而這個印度教的追悼會,則甚麼也不用做,只是靜靜地坐在禮堂內,眼光光的看著人家出出入入。當一首宗教歌曲播放完畢,要離開會場的人就會一個個排著隊,走過家屬的一列坐椅,合手向家屬致哀,家屬們亦會合手致謝來賓,之後來賓就會退出會場。我們坐在那裡二十分鐘,就看著人們不斷出出入入。雖然賓客們間中會低聲寒暄,但禮堂內大體是相當安靜,只有音樂,沒有人聲。我想有些跟死者相熟的賓客會在會場逗留較長的時間,而像我們一類「無關痛癢」的賓客,大概就只會逗留半個小時左右,也算是盡了一番心意。 


分享工具 These icons link to social bookmarking sites where readers can share and discover new web pages.
  • Facebook
  • Google
  • Live
  • del.icio.us
  • TwitThis
引用

No comments yet

回應傳送中

留下您的意見


人文風景 | 宗教 | 習俗
    
  •  

    July 2010
    M T W T F S S
    « May   Aug »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425
    27283031  
  • Where Am I?

  • 各自各精彩
  • Tags

    上網 交通 人文風景 住屋 博物館 咖啡室 商業活動 地方菜 地理 基建 外國人 學舞記 宗教 小吃點心 小貼士 市場 廁所 建築 摩洛哥 旅遊 書店 服飾 機場 氣候 污染 法國 烹飪 生活 生活態度 用品 的士 神話 節慶 習俗 習慣 語言 閱讀 阿根廷 風季 飲食 Chennai Gujarat Kolkata Odissi Parsi
  • Recent Posts

    • 土產女性衛生用品
    • 學舞記﹣敬師節(Guru Purnima)與我的腳鈴(Ghungroo)
    • 孟買的關公廟
    • 咖哩方程式
    • 芒果派對
  • Recent Comments

    • 剛 on 芒果派對
    • Pledy Lui on 印度廚房
    • JOY on 南印度咖啡
    • 江's on 混亂、神奇、電費單
    • 江's on 混亂、神奇、電費單

Royce @ 印度
Copyright © 2021 RTHK